濱海發展集團助力茂名現代化海洋牧場項目啟動,48個網箱陸續被推向大海
優近用遠、岸海聯動
啟動項目正式下水投運
茂名水產品年產量92.64萬噸,全省排名第三。茂名還是世界最大的羅非魚生產基地,有“中國羅非魚之都”和“世界羅非魚產業優勢核心區”的美譽。博賀漁港更是千年漁港,是全國十大漁港之一。“發展現代化海洋牧場,茂名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廣東省農業農村廳現代化海洋牧場專項攻堅小組漁業技術推廣首席專家張海發說。
12月28日,作為茂名市現代化海洋牧場啟動項目,茂名濱海新區龍山食品公司架海重力式深海網箱項目正式下水投運,項目主要包括海上深水網箱及陸上水產品加工園區兩部分,總投資7250萬元。海上項目在茂名濱海新區蓮頭嶺南部約0.6公里海域、面積48公頃海域,布設周長90米的加強型重力式深水網箱48個,有效養殖容積約4500立方米。記者在現場了解到,網箱主要養殖金鯧魚、石斑魚、軍曹魚等高價值海水魚類,采用先進的制造技術,能夠抵御12級以上臺風,網箱桅桿安裝有監控攝像頭及信號燈,可實時監控網箱安全情況。另外,陸上項目總占地面積50畝,主要包括水產品加工生產基地、冷鏈物流和智能倉儲中心、園區綜合服務中心等項目。茂名市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局長車東耀介紹,遵循“優近用遠、岸海聯動”原則,茂名初步劃定用海選址5處,其中近海1處、中海1處、遠海3處,面積共233.72平方千米,同時劃定近岸暫養海區選址2處,面積9.82平方千米,為建設現代化海洋牧場打下了良好基礎。目前,茂名市現有底播型海洋牧場7處,面積605.63公頃,主要養殖波紋巴非蛤;裝備型海洋牧場養殖基地1個,面積55.84公頃,重力式網箱52個;投礁型海洋牧場4個,人工魚礁礁區總空方量26.12萬立方米。
海洋牧場+漁港經濟區
推動漁業全產業鏈發展
茂名濱海新區龍山公司架海重力式深海網箱項目的啟動建設,對推進茂名市現代化海洋牧場全產業鏈發展,為茂名漁業經濟高質量發展打下堅實基礎具有重要意義。
今年6月,茂名濱海新區國家級沿海漁港經濟區項目成功入選2023年國家級沿海漁港經濟區試點,這也是廣東省今年唯一入選的試點。8月,茂名濱海新區國家級沿海漁港經濟區項目啟動。充分發揮博賀漁港作為2023年國家級沿海漁港經濟區試點單位和全國十大漁港之一的資源優勢,茂名全力推動“海洋牧場+漁港經濟區”融合的現代化海洋牧場建設。茂名市副市長、茂名濱海新區黨工委書記梁榮杰表示,在近海做“減法”,騰出更多空間優化生態,讓岸線使用更加集約;在中遠海做“加法”,建設現代化海洋牧場,拓展深遠海利用新空間。同時按照漁港經濟區“一核一軸,兩帶兩區”規劃布局,完善漁港配套設施和基本服務功能,大力發展水產品養殖、加工、冷鏈物流、貿易、休閑漁業等漁區一、二、三產業,延伸漁業產業鏈條,促進漁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產業融合發展。
推動“漁港經濟區+海洋牧場”融合發展,茂名把海洋牧場建設與國家級沿海漁港經濟區相結合,融合打造成“養殖+生產+加工+科技+品牌+流通+休閑旅游”全鏈條發展的粵西地區水產品交易集散中心、精深加工中心、海洋文旅休閑示范區,實現一二三產業協調發展。
通訊員:崔活、魏燦輝、金超群
編輯:楊天耀
審核:金超群
終審:李 滔